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但上海仍是跨国公司布局产业链、创新链的首选地之一。2021年,上海吸引实到外资、合同外资、新设外资企业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坚定选择上海、坚定做多中国——外资“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更优的营商环境,以及拥抱开放的上海城市基因。
“外资首选地”高位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利用外资主要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实到外资金额达到22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再创历史新高;新设外资企业6708家,同比增长16.6%;吸引合同外资60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在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强劲增长6.2%、冲破200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经贸关系遭遇逆流、增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实现的。
潜力巨大又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是对外资的最大吸引力。近期,通过“进博窗口”嗅到机遇的乐高集团宣布扩建其位于浙江嘉兴的工厂,工厂面积将增加4.2万平方米。在上海浦东新区,ABB投资1.5亿美元建设的新工厂即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营,这座占地6.7万平方米的“未来工厂”,将在上海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进博会是上海吸引外资的一张“王牌”。按一年计,第四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高丝、三菱、亚马逊等30多家企业提前签约参展第五届进博会。
“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我们从‘隐形冠军’变成不少中国居民都了解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不断增长。”即将第五次参加进博会的西班牙尼古拉斯克雷亚集团(亚洲)公司总经理老纳说。
抓住“领头羊”,总部经济再升级
上海也保持着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
2021年,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总数达到831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5家,总数达到506家。
进入中国17年后,德国企业爱达克在上海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设立了亚洲区总部。爱达克中国首席执行官武中文说,爱达克中国已经成为爱达克集团除德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子公司,中国市场是企业未来10年发展的重点,将加大在亚洲区尤其是中国的投入和产出。
将北亚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都“安家”在虹桥商务区的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说,中国是联合利华全球战略中的重点市场,以虹桥商务区为“圆心”,联合利华与长三角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久,联合利华宣布投资1亿欧元在江苏太仓投建食品生产基地。近日,这一集智能化、数字化与柔性化于一体的冰激凌“灯塔工厂”正式投产,“这一投资展示出联合利华对中国市场不变的看好”。
“抓好外资‘领头羊’,意义重大。”上海市商务委外商投资促进处处长盛弘彦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往往具有投资、经营管理、销售、研发、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功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对上海乃至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把开放“写入基因”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精神气质贯穿在政务服务的方方面面:力争外籍人才到政府部门办事“只要跑一次”,开放政策从一事一议的个性化“种子”成长为制度性开放的“大树”。点点滴滴,都是上海不断自我加压、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明治集团位于上海松江区的新工厂项目在2021年11月23日16时通过“一网通办”的“上海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交了项目备案申请,第二天上午10时就顺利取得了项目备案证明,前后不到一个工作日,“方便高效的申请渠道和办理流程,保证了后续项目报建及开工的如期推进。”
未来,受益者将越来越多。2022年3月1日起,《上海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上海将进一步大幅简化核准材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明确保障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自主权。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基本建成亚洲投资门户,将把“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放在外资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外资设立和发展全球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商务部:我国吸收外资增速再创新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记者日前从商务部了解到,今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吸收外资增速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增长较快,消费稳步恢复,进一步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德
0评论2022-03-24141
浙江前2月实际使用外资34.8亿美元,服务业占比超七成
从浙江省商务厅获悉,按商务部统计口径,2022年1月-2月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3家,合同外资32.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4.8亿美元,占全国份额9.2%,同比增长0.2%。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外资产业结构看,浙江前2月服务业使用外资稳步增长。数据显示,前2月浙江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浙江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77.6%。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5亿美元
0评论2022-03-23309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容加速
“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之一。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相关部门正加快推进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工作。专家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推动服务业开放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增设新的试点,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试点布局,让制度创新更好服务于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扩容步伐加快试点效应叠加市场空间,坚定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
0评论2022-03-23174
今年前2个月吸收外资增速超30% 中国仍是投资热土
商务部昨日公布今年前2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吸引外资的数据: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2437亿元,同比增长37.9%,创2021年4月以来的最高增速;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外资流入数据逆势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局势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加剧全球市场动荡,外资纷纷涌入
0评论2022-03-16467
“稳增长”加持下中国经济韧性仍强,外资机构建议超配中国国债
近期有市场传闻称,个别境外资本对于投资人民币资产较为谨慎,甚至采取逐步减持的配置策略。中央结算公司数据也显示,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各类债券规模的确出现了环比小幅回落。不过,财联社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外资机构仍看好以中国国债为代表的人民币资产。外资机构人士预计,后续海外资本仍会有增量资金排队入场。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激进采取加息措施或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令境外投资机构选择加仓中国国债避
0评论2022-03-16306
今年前2月全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7.9%
14日,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其中,高技术产业和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均超过70%,成为外资增长的结构性亮点。
“在疫情胶着反复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不减反增,这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结果。&r
0评论2022-03-16288
偏空因素发酵致外资持债暂缓,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仍较稳
2022年2月,外资净流出债市规模创历史新高引发业界热议。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当前我国债市引资正面临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冲击、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等压力,但若能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和节奏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开放,树立我国市场开放的预期和政策信誉,则外资流入国内债市的长期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外资持债步伐2月暂放缓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最新公布的托管数据来看,2022年2月境外机构共减持国
0评论2022-03-15284
商务部:1-2月全国吸收外资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
2022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9.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4.9%。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
0评论2022-03-14157
青山集团回应:已调配到充足现货进行交割
3月9日,青山集团用旗下高冰镍置换国内金属镍板,已通过多种渠道调配到充足现货进行交割。分析机构普遍认为伦敦方面的镍期货市场多空力量逆转,前述恶意做空的外资可能面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尴尬局面。
北京时间3月7日至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综合镍03合约从29246美元上涨至101365美元,最高涨幅高达247%。市场传闻称,国内不锈钢龙头企业青山集团被外资逼空,
0评论2022-03-10217
今年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怎么做?商务部这场发布会都讲了
3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今年如何促消费、如何进一步稳外贸、下一步吸收外资该如何发力,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作了一一回应。促消费将从三方面推动谈及今年促消费措施,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从三个方面来推动。具体来看,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增强消费市场的主体活力。14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商务部将把这些纾困帮扶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创新理念方式,办好消费促进活动。今年
0评论2022-03-01128